查看原文
其他

教学随笔 | 文峰老师:天子之剑与庶人之剑

谭文峰老师 辛庄师范 2022-06-08
【编者按】
从金华游学回来,小学班的晨练内容也有了调整。早晨,把孩子们带到村子边的林地里练剑,诵读。因为有了实践,“论剑”的内容,也在文峰老师的带领下,继续推进。
文峰老师在新浪的博客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617145679.

天子之剑


正月繁霜

我心忧伤

民之讹言

亦孔之将

……

晨练之后,孩子们在树林里继续诵读。在教室里,读书声是容易聚拢的。在林间呢,感觉他们的声音含而未发。远点儿听呢?当我步步拉开距离时,听到的读书声凝成一团,变得清晰有力了。孩子们陆续体会了站远一点,听大家读书是什么感觉。继而我问:为什么我们到树林里读书呢?娃们说:树林里风景好;树林读书舒服些;帕瓦罗蒂练歌时也在山间……


读书用丹田之气,是行益老师教的。春假培训时,对着教室里一百多学员,老师不用话筒,说话声也不大,声音却可以清楚地传到每个角落。老师告诉我们,别小看这个“满腹经纶”读书法,练习时间长了,连说话也可以用丹田之气。难怪呢,老师讲课,越讲中气越足。刚才,我们站在五米之外听大家读书,可以字字听得清楚。在林间练习一段时间之后,在十米之外呢,还能听清楚吗?娃们听了,颇受鼓舞。有个孩子乐呵呵地说,文武双全。听了,我也受启发,这群娃娃从小老老实实练功,未来真有可能文武双全呢!


有个男娃娃,在教室里晨诵时,背不由就驼着了,不时要提醒他。在林间晨诵,他说站久了腿疼。可他站着读时,背直了很多,也不用老师提醒了。他听了,觉得也是,这多好啊。

 天子之剑,以燕溪石城为锋,包以四夷,裹以四时,绕以渤海,带以常山,制以五行,论以刑德,开以阴阳,持以春夏,行以秋冬。此剑直之无前,举之无上,案之无下,运之无旁。上决浮云,下绝地纪。此剑一用,匡诸侯,天下服矣。此天子之剑也。

 

前两天,我们在课本上写下了这段话。读起来就觉得气势雄壮,孩子们不由说:天子之剑好厉害呀!

我问:天子之剑怎么个厉害法呀?


小船说:剑往前的时候,前面无人可挡;向上的时候,也没人挡得住;向下的……

这真是所向无敌。


我拿出剑,孩子们能准确说出剑锋、脊、镡、锷的位置。那天子之剑是哪样的呢?以燕溪石城为锋,齐岱为锷,晋卫为脊,周宋为镡,韩魏为夹;我在地图上大致的指出位置。有孩子惊讶地问,这么大的剑呀?其他孩子也觉得疑惑。有这么大的剑吗?


我问,这么大的剑能看到吗?


孩子们很快领会了,说看不见。有个孩子说,这个天子之剑很厉害,舞起来是空的。这个娃不时有让人觉得意外的回答。就着他说的这个“空”,我接过话头,天子之剑确实是把看不见的剑。


东周时期,有很多诸侯国。诸侯国之间难免会有纷争,而王呢,如何能守四方平安?古人爱说天下,“天下”两个字也会时常出现在古代典籍中,这正是大而无外,和天下。我又打着比方说,却知道这段话自己是说不明白的,孩子们也就大概听了有个印象吧!真正读懂的,能有一两人,那都了不得!


古人舞剑图

庶人之剑


娃们去树林晨练,左手持剑,右手拿书,一路小跑。上周起,大国老师对他们晨练的要求有所调整,撑筋拔骨时,从最后一位动作到位的同学开始计时。这种方法,不需要太多提醒的言语,清晰的要求使得娃们随随便便的小动作少了,神也拎起来了。


小学实验班实践一个学期后,这个学期有教师会议了。大国老师、王帅老师、相东老师、夏琼老师,我们坐在一起,就教学比较随性地聊天。没有议题,没有待解决的问题,却很受益。比如,有次谈到孩子们热衷玩“我游”时,相东老师说其实可能也不用那么在意,一句话带着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退了一步,松了一些。这样的聊天,大家互通,教学思想有了整体性,教学内容有机配合,不需要各科之间亦步亦趋。

 

这学期逐渐明晰,实验学校的发展是个缓慢的过程。我们这个小小的实验班,随着三年制师资养成计划的展开,将融汇为中国文化教育的“洋学堂”。自己也由此卸下了心理上的担子,可以同行们并肩而行。看到广州、西安、郴州的一些老同行陆续报名参加暑假研习营,甚至是三年制师资班,由衷地高兴。


中国文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化元素,更不能是纸上谈兵的学问。之所以满心诚挚地欢迎老朋友们,是因为身在其中受益了,这儿有许多用生命在践行的先生护送我们。

 

从“兵”到“剑”,我们看天子之剑和诸侯之剑的同与不同?同样直之无前,举之无上,案之无下,运之无旁。不同之处,有个孩子说得很明白:天子剑以齐岱为锷,晋卫为脊,晋卫这些地方肯定有忠良士、知勇士这样的人,那肯定是天子剑厉害。另一个孩子,记住了老师讲天子之剑的“和”,但说不明白为什么了。习近平先生推行的一带一路,行的是天子剑法吗?


今天终于以“庶人之剑”结束了。什么是庶人之剑?

 蓬头突鬓,垂冠,曼胡之缨,短后之衣,瞋目而语难。相击于前,上斩颈领,下决肝肺。此庶人之剑,无异于斗鸡,一旦命已绝矣,无所用于国事。

 

不知为什么?由这段话,很容易就联想到现今一些“艺术家”,觉着同赵文王门前的剑客有相同之处。在孩子们面前极力地描绘、模仿这段话,他们开心了,我无非是想给娃们留个印象。他们不容易失真,但这个时代太容易着像。


家长面谈时,几次提到每天下课时,孩子们行礼,说:“谢谢老师!”我回礼,说:“谢谢同学们。”这并非只是礼节的必要,而是每日课堂上我都有期待,对未知的期待。


来自孩子心灵世界的语言,不时触动我,启发我,警醒我,做为一名老师,如果课堂没为孩子留下空间,这堂课就会觉得无味很多。明天课堂上,孩子们分小组演亚伯拉罕送献以撒这一段。听故事时,几个孩子听到以撒被父亲捆绑在祭坛的柴上时,捂住了眼睛。娃们怎么理解亚伯拉罕的行为呢?


附《庄子·杂篇·说剑》全文:

 

昔赵文王喜剑,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,日夜相击于前,死伤者岁百余人。好之不厌。如是三年,国衰。诸侯谋之。太子悝患之,募左右曰:“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,赐之千金。”左右曰:“庄子当能 。”


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。庄子弗受,与使者俱往见太子,曰: “太子何以教周,赐周千金?”

太子曰:“闻夫子明圣,谨奉千金以 币从者。夫子弗受,悝尚何敢言。”

庄子曰:“闻太子所欲用周者, 欲绝王之喜好也。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,下不当太子,则身刑而死 ,周尚安所事金乎?使臣上说大王,下当太子,赵国何求而不得也! ”

太子曰∶“然。吾王所见,唯剑士也。”

庄子曰:“诺。周善为剑 。”

太子曰:“然吾王所见剑士,皆蓬头突鬓,垂冠,曼胡之缨,短 后之衣,瞋囗目而语难,王乃说之。今夫子必儒 服而见王,事必大逆。”

庄子曰:“请治剑服。”

治剑服三日,乃见 太子。太子乃与见王。王脱白刃待之。


庄子入殿门不趋,见王不拜。 王曰:“子欲何以教寡人,使太子先。”

曰:“臣闻大王喜剑,故以 剑见王。”

王曰:“子之剑何能禁制?

曰:“臣之剑十步一人,千 里不留行。”

王大悦之,曰:“天下无敌矣。”


庄子曰:“夫为剑者 ,示之以虚,开之以利,后之以发,先之以至。愿得试之。”

王曰: “夫子休,就舍待命,令设戏请夫子。”王乃校剑士七日,死伤者六 十余人,得五六人,使奉剑于殿下,乃召庄子。

王曰:“今日试使士 敦剑。”

庄子曰:“望之久矣!”

王曰:“夫子所御杖,长短何如? ”

曰:“臣之所奉皆可。然臣有三剑,唯王所用。请先言而后试。

 

王曰:“愿闻三剑。”

曰:“有天子剑,有诸侯剑,有庶人剑。”王 曰:“天子之剑何如?”

曰:“天子之剑,以燕谿石城为锋,齐岱为 锷,晋卫为脊,周宋为镡,韩魏为夹,包以四夷,裹以四时,绕以渤 海,带以常山,制以五行,论以刑德,开以阴 阳,持以春夏,行以秋冬。此剑直之无前,举之无上,案之无下,运 之无旁。上决浮云,下绝地纪。此剑一用,匡诸侯,天下服矣。此天 子之剑也。”


文王芒然自失,曰:“诸侯之剑何如?”

曰:“诸侯之 剑,以知勇士为锋,以清廉士为锷,以贤良士为脊,以忠圣士为镡, 以豪桀士为夹。此剑直之亦无前,举之亦无上,案之亦无下,运之亦 无旁。上法圆天,以顺三光;下法方地,以顺四时;中和民意,以安 四乡。此剑一用,如雷霆之震也,四封之内,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 矣。此诸侯之剑也。”


王曰:“庶人之剑何如?”

曰:“庶人之剑, 蓬头突鬓,垂冠,曼胡之缨,短后之衣,瞋目 而语难,相击于前,上斩颈领,下决肝肺。此庶人之剑,无异于斗鸡 ,一旦命已绝矣,无所用于国事。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, 臣窃为大王薄之。”


王乃牵而上殿,宰人上食,王三环之。庄子曰: “大王安坐定气,剑事已毕奏矣!”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,剑士皆服 毙其处也。




相关阅读:

教学随笔 | 文峰老师:一个(道)耐品味的好字(菜)

教学随笔|文峰老师:村里人笨吗

教学周记|文峰老师: 接以水 淡以成(第二周--语文)
教学周记|文峰老师:第三周——语文 春来复生

游学日志| 文峰老师:金华游




★  辛庄师范由立品图书董事长黄明雨创办,致力于“重建大人之学”。更多信息请登录

     "一滴水“的新浪博客

    阅读   "立品图书“微信公众号

    “辛庄师范”微信公众号

★  招生咨询及报名邮箱 xzsf_school@sina.com

★  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。




 


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